近年来,我校积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节水优先”,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切实发挥节水典型、示范作用,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打造节约型校园,创建节水型学校。
后勤基建处根据《水利部、教育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努力争取节水资金,编制“节水型高校”创建方案,落实切实可行的节水举措。
一是建章立制,落实“节水”举措
学校党委行政坚持“两型”“绿色”校园建设工作。先后成立了“两型”“绿色”“节水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先后出台或修订了《开云(中国)水电管理办法》、《开云(中国)节能管理办法》、《开云(中国)节水实施方案》等22份文件;进一步明确“开云(中国)水电节能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后勤基建处、学工处和团委、各学院等组成,并紧紧围绕节水节电目标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节水”氛围
我校地处娄底地处衡邵干旱走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平均值的70%。节水工作对于我校而言,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学校对学生用水没有实行单独计量收费,如果缺乏积极有效的引导教育,很容易发生用水浪费现象。
为提升师生的节水意识,学校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利用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节水宣传展板、电子屏等,普及节能节水基本知识和方法,呼吁师生增强节水观念,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节水主题班会、志愿者实践活动、网络节能知识竞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批评浪费现象、表彰节能典型;在每一处公共用水区域张贴节水标识,培养师生员工节水意识,提倡“随手关水”,形成“节约光荣”的风气。“十三五”期间,学校用水总量,人均用水量和单位面积用水量,逐年呈显著下降趋势。
三是加大技改,实现“节水”目标
学院先后投入600余万元用于节水设施设备改造建设,全面推广使用高效节水器具,对9080个不符合节水标准的节水终端全部更换;对校园2005年前建设的存在管网漏水严重,锈蚀严重的地下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更换;对教学楼小便槽进行红外线感应节水改造;对教学楼的老旧开水机更换了节水型开水机;建设智能喷灌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截至目前,学校所有终端均符合国家节水相关标准,高效节水器具安装率达100%。
为实现精准计量、智能精细化管理,学校建立了节水数字展厅和智慧校园节水管理平台。完善安装了一级、二级、三级智能计量表,通过平台总分水表的流量数据查询,定时查找总分水表数据差异,展现24小时用水情况、用水总量,为杜绝地下管网的“跑”“冒”“滴”“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节水器具全普及,到老旧供水管网大改造、智能喷淋、雨水收集、再到建立节能监控平台,从2019年开始,我校一系列节水措施的实施,不仅从根源上有效解决了水资源浪费问题,还保证了长效节水的效果。
2021年11月份,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我校节约用水工作进行现场查看及综合评估,我校节水型校园达到《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的要求,顺利通过评估。省水利厅、教育厅联合发文授予开云(中国)湖南省“节水型高校”称号。
通过此次获评湖南省“节水型高校”,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节水护水的积极性,增强了全校师生的节水护水意识,养成节约水、保护水、珍惜水的好习惯。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培养师生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倡导节约用水的文明消费方式,树立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并通过师生节水行为和意识的形成,辐射家庭及全社会,从而带动全民节水意识和自觉节水行为的形成,进一步凝聚和形成社会节约水、爱护水的共识,让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助推全市、全省、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
后勤基建处供稿
2021年12月13日
|
刘铁峰陪同专家组检查雨水收集和喷灌系统 |
|
李小林介绍智慧校园节水管理平台和展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