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适应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学校常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完善思政课成绩考核评定机制和考评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建立健全思政课建设的条件保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目标任务】
1、将强化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依托思政课特别是“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二门课程,把大学生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贯彻到大学4年教育的始终,实现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责任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协同落实、一贯到底的联动效应。
2、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优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将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教学与学校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思政课动态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3、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思政课课堂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成绩考评办法,实施专题化教学,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网络电子精品课教学,广泛采用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加强各种形式和场合的师生互动与实践教学环节,拓展教育教学空间,推进思政课向课外延伸,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互动,解难答疑,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开辟实践教学新渠道,扩大实践教学覆盖面,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5、紧扣学生思想实际,将思政课教学与学校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纳入思政课成绩考核范围,确保思政课教学与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现实效果。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7、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学科学术支撑。
8、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组织领导,理顺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改革方案】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占本科生的学分为16个学分,按每个学分18个学时计算,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课时分别为:“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律基础”为54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36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54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108学时,“形势与政策”为36学时。
根据实际,借鉴外校经验,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与课时可调整为按每个学分16个学时计算,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课时分别为:“思想德道修养与法律基础”为48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32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96学时,“形势与政策”为32学时。
根据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和学校对思政课改革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校思政课课程结构由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三大板块构成,其教学时量大体按5:2:3的比例分配。
改革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1。
表1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安排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
实践教学 |
合计学时 |
学分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8 |
8 |
12 |
48 |
3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4 |
4 |
4 |
32 |
2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2 |
8 |
8 |
48 |
3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36 |
24 |
36 |
96 |
6 |
|
形势与政策 |
16 |
8 |
8 |
32 |
2 |
|
合计 |
136 |
52 |
68 |
256 |
16 |
|
各教学环节比例 |
53.13% |
20.31% |
26.56% |
|
|
|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理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课堂理论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思政课改革的重点。思政部近年来对现有的5门课程实行了一些有一定价值、也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改革,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专题+案例+讨论式”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历史人物点评”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以“明德读经班”为示范的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尝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堂辩论赛”、“形势与政策”课的以“大学生时政学会”为平台的系列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能精心选择各种网络资源和音像制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省级精品课程。
但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也明显存在下列问题:从教师方面看,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到位,对有些问题讲得不透彻,各知识点之间、讲解内容与多媒体课件之间、各教学环节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不能有效的衔接。究其原因是教师思政课教学的综合理论素养不够、思维不开阔,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是“90后”一代的特点和缺陷、中小学教育的缺失、网络文化与社会的负面影响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严重困难,不少老师反映现在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是一届不如一届,对思政课不重视,到课率低,组织课堂教学难度大。因此,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理论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改革,应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积极稳妥、逐步实施、注重实效。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教改方案,即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选拔高水平教师主持设计编写课程专题讲座资料与课件,每门课程既要依据教材体系又要打破教材体系,从理论到实践设计成几个专题,实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由主持人组织课程组教师分工实施。
2、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选择1—2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合适)课程进行网络电子精品课教学改革试点。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负责组织教学和课堂讨论,并开辟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互动,解难答疑。
3、以“国学研究所”和“明德读经班”为依托,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特别是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行养成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此项工作可渗透到“专题式教学”讲座中去,也可单独开设讲座。
4、为了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和有利于思政课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应实施小班化教学,即使大班上课也应该控制规模,编班最多不超过120个学生,并严格按相同专业班级编班,不同专业班级不能编到一个班上课。
5、思政课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学时还是应该保障。改革后思政课理论教学学时在思政课总学时中占70%左右,5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总计188学时,具体参见表1。
◆理论教学具体安排
一、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课程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学分、学时安排见下表2。
表2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2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5 |
24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
2 |
3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2 |
36 |
形势与政策 |
1 |
16 |
合计 |
8.5 |
136 |
改革后的各门课程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教学安排如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在大一第1学期6—12周,每周4学时,共28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安排在大二第3学期1—6周,每周4学时,共24学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安排在大一第2学期1—8周,每周4学时,共32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在大二第4学期1—9周,每周4学时,共36学时;“形势与政策”:安排在大一第1、2学期13—16周,每期4学时,共8学时;大二第3、4学期13—16周,每期2学时,共4学时;大三第5、6学期13—16周,每期2学时,共4学时;总共16学时。具体见下表3。
表3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具体教学安排表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教学区间 |
周学时 |
总学时 |
备注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 |
6—12周 |
4 |
28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1—6周 |
4 |
24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 |
1—8周 |
4 |
32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1—9周 |
4 |
36 |
|
|
形势与政策 |
1、2、3、4、5、6 |
13—16周 |
2 |
16 |
|
|
合计 |
|
|
|
136 |
|
|
二、理论教学(二)(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5门课程理论教学(二)(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学分、学时安排见下表4。
表4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二)(师生教学互动活动)学分、学时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0.5 |
8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0.25 |
4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
0.5 |
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1.5 |
24 |
形势与政策 |
0.5 |
8 |
合计 |
3.25 |
52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主要由以下二种类型活动构成:
1、与课堂讲授直接相关的教学活动
(1)影视欣赏与品德赏析。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组织在老图书馆报告厅观看规定的影视剧,学生观看后写出影评、观后感或心得体会文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按照5—8人一组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挖掘身边感染事迹,用讲述、表演、评析的方式进行活动。
(2)讨论辩论。任课教师针对理论知识的模糊点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讨论,开展辩论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围绕知识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搜集资料,教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和知识提升。
(3)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校内外教师和专家学者作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思政课任课教师协同院系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听讲,作出考勤登记。
(4)研究性学习。课程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按照5—6人一组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有关内容或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并在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室或学术报告厅集中展示他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2、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
(1)公益活动。根据条件,利用课外时间和休息日,在校园内组织学生开展敬老尊贤、公益劳动、生态文明宣传、帮扶活动等。
(2)校园文化活动。与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等单位和各专业院系协同组织开展各类与德育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参与指导,全程跟踪。
(3)主题德育活动。选取切合学生思想实际,有重要实际价值的某一德育主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活动,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参与指导,进行考评。
理论教学(二)(师生教学互动活动)的具体教学安排见下表5。
表5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教学安排表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教学区间 |
总学时 |
备注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 |
6—16周 |
8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1—16周 |
4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2 |
1—16周 |
8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1—16周 |
24 |
|
|
形势与政策 |
1、2、3、4、5、6 |
1—16周 |
8 |
|
|
合计 |
|
|
52 |
|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学时分配及教师工作量计算见下表6。
表6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内容、形式、学时分配及教师工作量表
课 程 |
学分 |
学时 |
与课堂讲授相关教学活动 |
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 |
备注 |
品德赏析 影视欣赏 |
讨论辩论 |
学术讲座 |
研究性学习 |
公益活动 |
校园文化 |
主题德育活动 |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 师 工 作 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0.5 |
8 |
2 |
2 |
2 |
2 |
|
|
|
|
2 |
2 |
|
|
2 |
2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0.25 |
4 |
2 |
2 |
|
|
|
|
2 |
2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5 |
8 |
|
|
2 |
2 |
2 |
2 |
2 |
2 |
|
|
|
|
2 |
2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1.5 |
24 |
4 |
4 |
4 |
4 |
2 |
2 |
4 |
4 |
2 |
2 |
4 |
4 |
4 |
4 |
|
形势与政策 |
0.5 |
8 |
|
|
2 |
2 |
2 |
2 |
2 |
2 |
|
|
2 |
2 |
|
|
|
说明:1、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成果体现形式:讨论辩论为发言稿;模拟教学为PPT课件;影视欣赏为影评或心得体会文章;研究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校园文化、公益活动与主题德育活动为活动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剪影)。
2、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成绩评定,必须综合考评学生在师生互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载体。
3、教师工作量认定,依据教师在指导学生教学互动过程中的作用及学生相关成果评定审阅工作情况。
第三部分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和宣传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和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思政部所担任的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应该在保证必要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效果。
一、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并不能及时迅速的反映出来。参加了社会实践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区别究竟有多大,难以在短期内作出有效的判断。尽管近年来学生素质拓展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但是这些既缺乏社会用人机构的认同,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尤其是在社会实践的证明上趋于简单。因此,实践教学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参加实践活动的要求不强,甚至排斥,难以实现全员的参与全面覆盖。因此,必须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实际可操作性,真正实现全员教育和全方位覆盖。
二、实践教学的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和思政部主任为副组长,思政部教研室主任为组员。领导小组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党委宣传部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指导、协调部门。
2、教务处为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协助联系建设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审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学校应按实际工作量计算课酬,课酬不低于理论课时的标准,下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指标,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3、思政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下设形势政策与实践教学教研室,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有关实践教学内容的修订落实,组织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写,制定实践教学的学期开课计划,检查、督导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审核实践教学的经费使用,总结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等。
4、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和学生处要积极配合、协调有关院系、开展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实践教学学分、学时
学校在保证必要的理论学时的同时,应相应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数量。改革后5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分配详见下表7。
表7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 |
1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0.25 |
4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
0.5 |
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
2 |
36 |
形势与政策 |
0.5 |
8 |
合计 |
4.25 |
68 |
四、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和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由思想政政治理论课部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等,并由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体实施。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
1、社会调查。社会参观调查是一种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应用、检验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形式,是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途径和好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应建立了四类实践教学基地:爱国主义、人伦教育、现代人才培养基地、国防、法制等基地,以供师生调查研究所用。思政课任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社会调查在选题、采点、方法、撰写调研报告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并进行客观公正考核评价。
2、志愿者活动。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思政部拟以“大学生时事与政治研究会”为依托,计划3年内在省内周边地区围绕留守儿童、拆迁户子女、空巢老人、孤独家庭等主题建立志愿活动基地30—50个。
3、德育基地考察。充分利用现有的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增强教育的现场感和直观性。思政部计划在3年内逐步拓展完善现有的德育教育基地。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1、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并突出特色,有的放矢。指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党和国家的相关文件法规,密切关注时政,结合“双通双融”实践教学特色,通媒体,密切关注娄底地方发展的脉搏。
(2)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评阅学生的调查或研究报告、观后感、小论文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评选出优秀实践教学作业与成果。
(3)指导教师要认真组织,亲自参加,抓好重点,全面指导,保证每次活动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会或报告会(学生谈收获、体会等),并对本次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写出总结报告备案。整个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展板、优秀文集等形式充分展示实践教学成果。
2、对学生的要求
(1)实践课程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并作必要的准备工作。
(2)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服从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挥,遵章守纪。
(3)实践课程结束后,要完成调查报告或通过实践考察学习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的心得体会文章,同时提供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4)每个学生要积极参加分组活动和班级、院系及全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分组递交活动总结或报告。
五、实践教学成绩考评
1、实践教学成绩占一定比例纳入课程总成绩。其成绩考评为:平时活动表现占30%,成果(各种活动资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活动总结报告等)占70%。如学生没有实践教学成绩,则本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2、以团队形式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第一执笔人的成绩在团队成绩的基础上提高5分。没有调研类实践成果的学生,该门课程成绩不能获得优秀。
3、学生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杜绝任何形式的逃避、成果抄袭、搭便车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记为0分。
六、实践教学时量和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学校应同重视专业实训、实践、实习一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应参照专业院系专业实践课的标准,按教学时量与学生人数划拨实践教学经费,并以此核定教师工作量和发放课时津贴。
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形式、学时分配及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具体见下表8。
表8 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学时分配及教师工作量表
课 程 |
学分 |
学时 |
实践教学类型及学时分配 |
备注 |
社会调查 |
志愿活动 |
基地考察 |
|
|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学生 学时量 |
教师 工作量 |
学生学时量 |
教师工作量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1 |
12 |
|
|
4 |
4 |
4 |
2 |
4 |
4 |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0.25 |
4 |
|
|
2 |
2 |
|
|
2 |
2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5 |
8 |
|
|
4 |
4 |
4 |
2 |
|
|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 |
36 |
|
|
16 |
8 |
8 |
4 |
12 |
8 |
|
形势与政策 |
0.5 |
8 |
|
|
4 |
2 |
2 |
2 |
2 |
2 |
|
合计 |
4.25 |
68 |
|
|
30 |
20 |
18 |
10 |
20 |
16 |
|
备注:
1、实践教学成果体现形式: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为调查(参观考察)报告;志愿活动为活动心得体会与总结(剪影);社会实践为实践报告。
2、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必须综合考虑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3、教师工作量认定,依据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学生相关成果。
第四部分各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从而最终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根据十八届四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系统接受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调整课堂授课内容,突出这门课的法治教育的比重。
2、据我们的了解和调查,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缺乏法律常识,法律意识不强,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
3、市场经济大潮对公共基础理论课冲击极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和社会思潮影响及就业压力驱使,往往重应用性学科而忽视基础理论课。
4、这一课程与中学内容多有重复。尽管学生只是一知半解,但不可避免存在不太在乎甚至带有厌学情绪。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根据学校转型发展与公共课改革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采用专题式教学)、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三大板块,其课程学分、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9。
表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一) (课堂讲授)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
实践教学 |
3 |
48 |
28 |
8 |
12 |
四、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一)教学内容专题化
在不改变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不违背教育部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老师、学生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经过多次的反复论证,决定采用专题式教学,共设2篇6个专题,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同时,结合课程的内容特点,我校主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及有关专家、教授会同我部领导和相关老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一方面,把课程内容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我部在2010年就已经在全校开设了“明德读经班”及相关校级公选课,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把课程内容同娄底本土的乡土文化、红色文化(如曾国藩、罗泽南、刘蓉、陈天华、蔡和森、蔡畅、罗盛教等人的思想)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认同感,实现教学体系向大学生的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专题化教学体系参见表10。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改革主要是在传统讲述式的基础上,加大专题式、探究式、讨论式、辩论式教学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而言,在2011版的专题教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主要增加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时量和相应内容。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1—2次视频电影观看(协调宣传部提供老图书馆报告厅使用),并由各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后,以5—8人一小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相应的PPT的发言稿。
2、安排部署学生以5—8人一小组在学期内完成1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报告并派出代表作总结汇报或进行演讲式的汇报。任课老师于学期末交4篇以上学生优秀作品汇编成册,教研室开会讨论总结后写出总结报告。
4、组织学生以5—8人为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就国内外有关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辩论,并派出本组代表作总结汇报或进行演讲式的汇报。
4、组织学生从现实生活和有关媒体报道中选取典型个案,开展道德赏析与评判活动,任课老师必须进行精心指导和总结。
5、组织学生参观蔡和森、罗盛教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6、所任班级教师组织学生以5—8人为一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并递交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7、组织学生阅读规定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书籍并写读书笔记。
8、组织学生举办模拟法庭,邀请娄底市监狱警察上法制教育课。
9、邀请模范人物就自己的事迹演讲,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10、开展公益活动和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慰问服务活动。
(三)成绩考评方案
1、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方式一般为开卷考试。
2、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分占50%,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占50%。
3、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的具体操作为各种交流、讨论、辩论、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材料占30%,各种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汇报材料包括PPT制作占40%,参加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和主题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表现占30%。
4、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考查考试主要以观察记录、现实表现和书面材料为依据。
(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安排
【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专任老师在大一第1学期里全部完成,按照本课程的教改方案具体实施。具体见下表。
表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教学专题 |
|
课堂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
|
总论 |
“德”与“法”——人类生活的二大规范 |
4课时 |
|
|
人生教育 |
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
2课时 |
|
价值观教育 |
2课时 |
|
爱国主义教育 |
安排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不安排课堂讲授 |
|
|
|
道德教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4课时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四德”教育 |
4课时 |
|
法制教育 |
民法及其诉讼 |
4课时 |
|
|
刑法及其诉讼 |
4课时 |
|
生活教育 |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规范 |
4课时 |
|
|
总计:28学时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把这个环节的8课时贯彻到整个大学4年,每年2节课,完成相关主题内容。具体安排如下表:
表11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学期 |
课时 |
相关主题内容 |
考评形式 |
考评分值 |
考评责任人 |
建议排课 时间 |
1 |
2 |
1、入学教育(观看专题片:学院成长、发展相关视频); 2、加强法制教育,强化遵纪守法。 |
每个同学提交一份关于大学4年怎样做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规划 |
5分 |
班级任课教师 |
第1学期入学第1周周三晚上 |
3 |
2 |
1、爱国主义教育(观看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影片); 2、规定阅读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书籍。 |
作成PPT的发言稿 |
5分 |
班级任课教师 |
第3学期第2周周三晚上 |
5 |
2 |
1、公共法律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 2、收集“感动中国”人物资料,以“他们凭什么感动中国”为题举行班级分组汇报材料; 3、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
1、完成一篇“怎样才能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主题的小论文; 2、完成一篇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强弱问题的调查报告。 |
5分 |
班级任课教师 |
第5学期第4周周三晚上 |
7 |
2 |
1、择业和创业(辩论赛:先择业还是先就业) 2、职业道德教育(感动中国人物资料或者视频) |
完成一篇辩论提纲说明理由。 |
5分 |
班级任课教师 |
第7学期第1周周三晚上 |
【实践教学和品行表现】
1、实践教学具体安排
此项考评占总评成绩的10%,由班级任课教师和各院系相关责任人去共同完成考评。具体见下表。
表12 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表
学期 |
课时 |
相关主题内容 |
考评形式 |
考评分值 |
考评责任人 |
1 |
2 |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每个同学提交一份10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
2分 |
班级任课教师与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2 |
4 |
开展农村或街道社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
每个同学提交一份4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 |
3分 |
班级任课教师与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3 |
3 |
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慰问服务活动;参加其他公益活动。 |
提供参加活动的证明材料。 |
2分 |
班级任课教师与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4 |
3 |
社会法治状况调查与法制宣传服务活动。 |
每个同学提交一份3000字以上的调研报告与参加活动证明材料。 |
3分 |
班级任课教师与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2、品行表现考评
此项考评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由各院系相关责任人去完成考评。具体考评方案由各院系根据自己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和实施,下表仅供参考。
表13学生品行表现考评表(供院系参考)
学期 |
考评内容与观察点 |
考评形式 |
考评 分值 |
考评 责任人 |
1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有关奖惩记录 |
考评人平时观察、记录及学生、家长、社会反映 |
3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2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3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3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3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4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3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5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2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6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2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7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实习单位品行评价;6、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2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8 |
1、政治思想表现;2、道德品质;3、学风与学习成绩;4、遵纪守法状况;5、实习单位品行评价;6、有关奖惩记录 |
同上 |
2分 |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 |
附:品行表现奖惩建议
各院系相关责任人在每一学年考评完成后,必须及时通知学生该课程学生的目前得分情况,便于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一方面能够及时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通过后面的努力,争取不扣分或加分。
1、加分项目
(1)德: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思政部、团委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等。
(2)智:比如参加课程竞赛、挑战杯等活动并获奖
(3)体:参加学院运动会及各种球类竞赛等
(4)美: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可以适当加分。
(5)劳:讲卫生,爱护公共卫生,主动打扫公共区间卫生
2、减分项目:
(1)诚信问题:有失信行为、考试舞弊的
(2)道德问题:对老师不尊敬的,对同学不友好的,违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的。
(3)遵守法律: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
(四)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见下表)
表14 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表
课堂理论教学 |
师生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 |
总评 |
50% |
50% |
100% |
师生互动教学 |
实践教学 |
品行表现 |
20% |
10% |
20%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但这门课程目前教学效果很不明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门课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开设,重复之处颇多。二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单调,普遍使用教师对学生单向授课的模式,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虽然一些老师也成功申请了教学改革的课题,但课题的研究仍然是从文本到文本,没有产生多大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另外,学校转型在即,作为思政课应如何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如何开展教学改革,合理设置学时,提升教学实效,也是思政部急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年4月底,思政部一行5人在范大平主任率领下赴湘南学院、韶关学院、广州大学、华南师大对思政课教学、科研专科进行了专题调研,收获良多。在结合我们多年教学实践和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特此制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教学改革改革的具体措施
1、打破教材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
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容较多,而且与中学相关课程内容重复较多,所以实施专题式教学能更好的提炼内容,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大量运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双边互动,避免过去的满堂灌。
设计以下专题:
专题一:总论:“中国梦”的历史反思: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大国崛起。
专题二:反帝反封建:民族危亡与反帝爱国;封建专制与民主革命。
专题三:国家出路探索:“五四”运动前社会精英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国共两党的探索。
专题四: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的曲折—左倾错误与“文化大革命”。
专题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改革开放—强国之路;两个“100年”战略—强国之梦。
2、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属于省级精品课程,设立了相关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全面。浏览网站也很快速便捷。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利用率不够。所以,我们这次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很好的利用网站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减轻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空乏感,无趣感。可以布置学生在网站阅读经典书目、观看红色电影、完成课后练习题等。
3、开展丰富的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拓展课堂理论教学空间
将课堂讲授与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如历史人物点评、时政讲坛、讨论辩论、观看教学视频、网上交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如开展“曾国藩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的讨论、“甲午海战中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的讨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抢答赛,对优胜的学生给予荣誉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
充分利用娄底人文社科资源,开展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紧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参观曾国藩故居、参观蔡和森纪念馆、参观冷水江锡矿山基地、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地等,进行娄底基层民主选举的调研、大型企业发展调研等等,实践结束后让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写出实践调研报告。
三、教学学时的设置安排
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我们的具体学时设置如下:总学时32,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4学时、社会实践4学时。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实施专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主要在周末或假期的时间内由任课老师组织学生赴娄底周边地区参观、调研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经费所限,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即集中挑选部分学生统一组织进行参观、调研,更多学生只能自主进行实践活动,但都需提交调研、实践活动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具体参见下表15。
表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
实践教学 |
2 |
32 |
24 |
4 |
4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具体安排参见下表16。
表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教学专题 |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课堂讲授及学时分配 |
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 及学时分配 |
总论 |
“中国梦”的历史反思:从鸦片战争的屈辱到大国崛起 |
4 |
1、观看专题片:《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建党伟业》、《毛泽东》、《邓小平》、《苏联亡党20周年祭》等并写出观后感汇报交流; 2、阅读规定的书籍并开展相关主题研究性学习; 3、开展“改良与革命孰优孰劣”讨论辩论。 |
2 |
反帝反封建 |
民族危亡与反帝爱国 |
4 |
封建专制与民主革命 |
4 |
国家出路探索 |
“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精英与国共两党对国家出路的 探索 |
4 |
1、观看相关影片并写出观后感汇报交流; 2、分组进行历史人物点评并递交书面材料; 3、参观曾国藩故居、蔡和森纪念馆等基地。 |
2 |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
2 |
1、举行知识抢答赛; 2、分组访问“文革”前生活健在的干部群众对这段历史的见证,并有访谈记录。 |
2 |
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的曲折—左倾错误与“文化大革命” |
2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 |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
2 |
1、分组开展改革开放成就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交流汇报; 2、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 3、开展公益活动。 |
2 |
两个“100年”战略—强国之梦 |
2 |
合计 |
|
24 |
|
8 |
总计: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
四、成绩考评方案
1、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方式一般为开卷考试。
2、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分占60%,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占40%。
3、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的具体操作为各种交流、讨论、辩论、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材料占30%,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汇报材料包括PPT制作占40%,参加公益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表现占30%。
4、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考查考试主要以观察记录、现实表现和书面材料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学分与学时设置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又称高校思政课建设05方案),的规定,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设置为3个学分。按照1个学分16个学时计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应开设48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8学时,社会实践教学8学时。具体安排见下表17。
表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一) (课堂讲授)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
实践教学 |
3 |
48 |
32 |
8 |
8 |
二、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和形式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实施专题式教学(安排32个学时)
在课堂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教育部《05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的规定: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由于该门课程是高度浓缩的,教学内容异常丰富,并且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因此,本门课程在时间上的安排是非常紧的,因而给教师学生的压力也很大。在短短的32个学时内,全部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要尽量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电子精品课教学改革试点,也也可尝试采取专题式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可以设置以下专题:
专题1:总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专题2:辩证唯物主义。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解读;实践的本质;实践的作用;实践本体论的内涵等内容。
专题3:唯物辩证法。包括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辩证法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等。
专题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是讲述认识的发生、本质和过程;思维的建构性和反思性;实践反思理论。
专题5:唯物史观。主要是讲述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阶段;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必然性与选择性;社会有机体及其矛盾运动。
专题6: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髓。
专题7: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人的全面发展。
每个专题教学应包括组织收听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专家讲授或教师专题讲座、提问、研讨等环节。
(二)开展师生互动多样化教学活动(安排8个学时)
主要活动形式如下: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开展相关主题讨论、辩论赛、网上交流、学术讲座等活动;
2、阅读规定的有关书籍并开展相关主题研究性学习,写出心得体会书面材料;
3、开展有关主题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4、开展有关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德育活动和公益活动。
(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8个学时)
主要活动内容与形式如下:
1、结合教学内容就有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果。
教学板块设计具体见下表18。
表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教学专题 |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课堂讲授及学时分配 |
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 及学时分配 |
总论 |
穿越时空的精灵—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4 |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开展相关主题辩论赛; 2、阅读规定的马列书籍并开展相关主题研究性学习,并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 3、观看专家有关讲座视频音像并在课外师生互动交流。 |
4 |
辩证唯物论 |
立足实践本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2 |
辩证唯物主义 |
2 |
唯物辩证法 |
矛盾论—唯物辩证法灵魂 |
4 |
1、阅读毛泽东著作《矛盾论》、《论持久战》和《易经》、《论语》《道德经》等书籍,并写读书心得体会。 2、观看专家有关讲座视频音像并在课外师生互动交流。 |
4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 |
4 |
1、组织学生参加听一场有关辩证思维内容的专家学术报告; 2、观看专家有关讲座视频音像并在课外师生互动交流。 |
2 |
辩证思维与人类的反思 |
4 |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 |
空前的发现 |
4 |
1、结合剩余价值论教学,分组开展对一个私营企业主经营状况作 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 2、结合唯物史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2 |
社会发展规律 |
4 |
科学社会主义 |
“大同”世界与人类解放 |
4 |
1、组织学生参观考察 2、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 3、开展公益活动。 |
4 |
总计: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
三、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或考查。
2、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学习、平时出勤与学习表现、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讨论辩论中的表现、读后感的写作等书面材料,并结合交流发言情况予以成绩评定)。
3、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分占60%,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占40%。
4、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的具体操作为各种交流、讨论、辩论、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其书面材料占30%,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汇报材料包括PPT制作占40%,参加公益活动、校园文化和主题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表现占3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教学学时设置和安排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又称高校思政课建设05方案),的规定,本科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设置为6个学分,根据每学分相当于16个学时的计算,“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开设96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24学时,社会实践36学时。具体见下表19。
表19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一): 课堂讲授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
实践教学 |
6 |
96 |
36 |
24 |
36 |
二、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和形式
1、打破教材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
因“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内容特别多,而且与中学相关课程内容重复较多,所以实施专题式教学能更好的提炼内容,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大量运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双边互动,避免过去的满堂灌。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
本课程属于省级精品课程,设立了相关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全面。浏览网站也很快速便捷。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利用率不够。所以,我们这次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很好的利用网站现有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减轻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空乏感,无趣感。
3、开展丰富的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拓展课堂理论教学空间
将课堂讲授与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活动。如课堂讨论辩论、观看教学视频、网上交流、研究性学习、学术讲座等活动。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改革课堂理论教学
1、打破教材体系,实施专题式教学。大致设置6—8个专题,需36个学时。
2、课内大量运用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双边互动,避免过去的满堂灌。每个专题设置2—3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每个专题要准备4—5个教学案例,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3、播放课堂教学专题视频等,充分利用音像教育资源。
(二)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安排24个学时。主要活动内容、形式如下:
1、组织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主题的讨论辩论赛。
2、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并要求学生写出感后感。
3、阅读规定的有关书籍并开展相关主题研究性学习,写出心得体会书面材料。
4、结合教学内容就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点评。
5、开展有关校园文化活动、专题德育活动和公益活动。
(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安排36个学时。主要活动内容、形式如下:
1、结合教学内容就有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果。
教学板块设计具体见下表20。
表20“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教学专题 |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课堂讲授及学时分配 |
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 及学时分配 |
总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成果 |
4 |
1、观看有关专题片,并写出观后感汇报交流; 2、阅读规定的有关书籍并开展相3、开展相关主题研究性学习,写出心得体会书面材料; 4、参观革命纪念地,缅怀革命先烈。 |
12 |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4 |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框架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党的基本路线理论 |
4 |
1、组织学生分组就有关主题开展讨论辩论; 2、组织学生分组就改革开放成就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并递交调查报告; 3、组织学生考察经济开发区。 |
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 |
“五位一体”内部战略格局 |
4 |
1、开展相关主题研究性学习并递交学习成果书面报告; 2、组织学生分组制作反映“五大建设”内容的影视记录小片,并选优展播。 3、开展相关校园文化活动。 |
14 |
新常态的“和平外交”战略 |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保障机制 |
人民群众—政权之基 |
4 |
1、分组开展改革开放成就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交流汇报; 2、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 |
12 |
党的建设—政权之本 |
4 |
历史巨人—毛泽东与邓小平 |
毛泽东、邓小平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转型 |
4 |
1、观看有关毛泽东、邓小平影视片; 2分组进行历史人物点评并进行交流汇报。 |
10 |
总计:9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24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 |
四、成绩考评方案
1、课堂讲授理论教学考查考试方式,一般为开卷考试。
2、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分占50%,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占50%。
3、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的具体操作为各种交流、讨论、辩论、网上学习交流活动及其书面材料占30%,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汇报材料包括PPT制作占40%,参加公益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表现占30%。
4、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考查考试主要以观察记录、现实表现和书面材料为依据。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学分与学时设置安排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又称高校思政课建设05方案),的规定,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设置为3个学分,按照每1个学分16个学时计算,“形势与政策”课程应开设32个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8学时,社会实践8学时。具体见下表21。
表21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表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一):课堂讲授 |
理论教学(二):师生互动教学活动 |
实践教学 |
2 |
32 |
16 |
8 |
8 |
二、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和形式
(一)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实施专题式教学(安排16个学时)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正面引导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置以下专题:
专题一:社会文化专题;解读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重大政策(一年级二学期)
专题二:国家安全专题;解读国家军事变革和国际周边安全战略(一年级二学期)
专题三:经济发展专题;解读国家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二年级一学期)
专题四:资源竞争专题;解读国际资源矛盾和东海、南海资源竞争形势(二年级一学期)
专题五:科技创新专题;解读国家在航空和高科技领域内的新成果、新成就。(二年级二学期)
专题六:国际意识形态竞争专题;解读国际战略集团和意识形态竞争之间的关系、趋势。(二年级二学期)
专题七:国家改革发展战略;解读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三年级一学期)
专题八:国际战略格局;解读国家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三年级一学期)
(二)开展师生互动多样化教学活动(安排8个学时)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音像制品,开展相关主题讨论辩论;
2、参加“时政沙龙”和“时政论坛”的状况,讨论时事热点和焦点;
3、开展网上交流、研究性学习、学术讲座等活动。
(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8个学时)
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1、结合教学内容就有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成果。
教学板块设计具体见下表22。
表22“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教学专题 |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
课堂讲授内容及学时分配 |
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 及学时分配 |
专题一 |
社会文化专题 |
2 |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分组指导; 2、观看专家有关讲座视频音像并在课外师生互动交流。 |
4 |
专题二 |
国家安全专题 |
2 |
专题三 |
经济发展专题 |
2 |
1、组织学生参加听一场有国内经济发展的专家学术报告; 2、观看专家有关讲座视频音像并在课外师生互动交流。 |
4 |
专题四 |
资源竞争专题 |
2 |
专题五 |
科技创新专题 |
2 |
1、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社会调查; 2、结合科技创新,观看视频,进行讨论。 |
4 |
专题六 |
国际意识形态竞争专题 |
2 |
专题七 |
国家改革发展战略专题 |
2 |
1、开展志愿者活动 2看展模拟联合国活动、 |
4 |
专题八 |
国际战略格局专题 |
2 |
总计: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16学时、师生互动教学活动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
三、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内容:理论知识、平时出勤、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主要依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讨论辩论中的表现、心得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等书面材料,并结合交流发言情况予以成绩评定)。
3、学生课程期评成绩分数比值:课堂理论教学考查考试分占50%,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占50%。
4、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与实践教学考评成绩的具体操作为各种交流、讨论、辩论活动及其书面材料占30%,听讲座报告占30%,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汇报材料包括PPT制作占20%,参加公益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德育活动与社会实践表现占20%。
第五部分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思政部教师现有教职员工21人(20个教师编,1个教辅编),另有兼职教师若干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政工师1人,讲师14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2人;40岁以下13人,40—50岁6人,50岁以上2人;师范院校毕业的8人,非师范院校毕业的13人。职称学历结构不太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多。教师总体素质状况虽与其他系部比不算太差,但与兄弟院校比则不容乐观。在专任教师中,作为一个成熟的、综合素质高、教改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为数甚少;兼职教师虽挂名的多,职称也不低,但真正兼课的少。因此,加强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建设措施
1、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思政课教师作为紧缺学科专业方向重要人才引进。
3、清理、整合兼职教师队伍,将管理部门职称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从机关分流或规定其必须兼一定数量的课,以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2005年教育部单独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把原来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等划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并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等列为二级学科。
思政部要想有所作为、发展做强,必须把学科建设纳入发展规划重要内容,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1、以“国学研究所”和“明德读经班”为基础,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全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品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在我校列为重点建设学科。
2、加快启动“湘中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并将其作为“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二级学科下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和重要支撑,努力争取把“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纳入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范畴。并以此为平台推动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提升。
3、为推动思政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建议学校批准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挂靠思政部。
4、想方设法引进学科拨尖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对年轻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强化本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加大科研奖励力度,促进科研上档次、上台阶。
◆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条件保障建设方案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从切实强化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思政课的重要地位,落实各项政策,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改善思政课教学条件,确保思政课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有效发挥。
1、思政课教学涉及教务处、宣传部、学工处等各有关部门和各专业系部,学校应出台思政课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制及其具体实施方案,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从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和联动机制。
2、学校应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经费投入增长保障机制,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编制,保证思政课教学课时,落实思政课教师待遇。学校应尽快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发文要求各高校每年按生均15—20元标准配给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适当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
3、学校应不断改善思政课教学条件,保证思政课教学的场地、设施及各种条件的落实。建议学校将老图书馆作为思政课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固定场地,划归思政部统一管理使用。
4、为加强思政课教学,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落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从工作需要出发,思政部应增加1名教务干事或行政秘书(目前思政部教务干事、行政秘书由1人兼任,工作量太大)。
5、为强化思政部的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迫切需要增加1个行政领导职数。适应加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与转型发展需要,思政课必须加大师生互动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力度,思政课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工作量也会大幅度增加,迫切需要增加1个行政领导职数。(思政部虽然没有专业和学生,但其他各项工作比专业院系工作一点也不少,而其他专业院系都一般配备了4—5个领导职位;据我们了解,省内外其他高校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备的领导职数一般是3—5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2015年10月26日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