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美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老师共十二人赴涟源古塘考察梅山棕编艺术。
棕编是以棕树叶为原料编制的工艺品,2011年,棕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发脉于涟源西北部古塘乡、湄江镇等地的梅山棕编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并流传下了一套完整的工艺制作流程。近年来,梅山棕编通过创办公司、建设基地、培植棕树、创新工艺、传授技术,走出了一条文化特色与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古塘梅山地区,棕树很普遍,村民们就地取材制作农具或适用工具:用棕须织蓑衣、斗笠,棕叶做扇子等。吴方才是梅山棕编第18代传人,从小受祖辈棕编手艺的熏陶,编制螳螂、小蛇、昆虫等小工艺品,对这一门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潜心研究与学习,棕编技艺也越来越纯熟。
吴方才向老师们介绍道:“先将棕榈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放入开水锅里煮,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并收藏。作品编织完成后,涂上桐油或者油漆就完工了,基本上每件艺术品都可保存50年甚至100年。”“棕编是一种古老文化,很能锻炼人的耐性和毅力。只要有人真心喜欢,肯下功夫学,我愿意收徒。”吴方才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棕编队伍,让制作理念、工艺和技术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将这一濒临失传的手艺永远传承下去。
本次非遗民间艺术考察有利于传统民间艺术走进校园,给老师们带来艺术灵感,拓宽创意的思路,加强双方合作,促使教学与产业结合。同时对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能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我们应当全力保护它、发扬它。只有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继承下来,才能弘扬国家的文化精髓,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图/文 梁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