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本馆概况|新闻动态|数字资源|读者服务|读者荐购|图书推荐|参考咨询|党建工作|工作计划
公 告
真人图书馆第38期开馆啦
泛研全球科研项目数据...
关于举办2023年图书馆...
第九届文学名著电影欣...
2023年湖南人文科技学...
关于2023级新生参加入...
超星移动图书馆最美校...
掌阅精选七一建党节主...
关于暑假期间开放自习...
“红星印我心精神永‘...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读者服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一校一书阅读征文>>正文

《红楼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4日 15:35  点击:

图书馆文献借阅部 刘玲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作,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时代的兴衰缩影。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辩证唯物论观点去看待这部旷世之作时,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偶然中蕴含着必然。大量的谶语式表达是曹雪芹追求艺术形式结构的美感精心设计,带来强烈的命中注定的感觉。孔子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其实,回顾来时路,曾经经历过的看似偶然在放大尺度的时间维度里都展现了无法抗拒的必然趋向,这应该是精心设计和一定的天命神道观的体现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更加体现出《红楼梦》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整本书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道一僧的具有警醒性的对话和解救世人的企图中。

《红楼梦》主线是宝黛的爱情,大观园兴盛衰败的过程,展现的是真正的贵族生活,真正的贵族爱情,宝黛的感情却很惋惜,“情”之一字,大约本是空洞的罢。“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的林黛玉,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黛玉对宝玉的爱是自私的,她感叹自己的身世,也担心自己像花儿一样连个归宿都没有,孤零零的洒落在地。所以,黛玉有了葬花这一行为,她想让这些花儿有个归宿,这也是作者的伏笔,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宝黛的爱情,似乎一出场便注定了会是悲剧。他们兜兜转转,恰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情意,可惜,人生太难总顺遂了心意。一场调包计,两边空欢喜。一个含恨而终,一个兀自伤情。没有那么多人是可怨的,毕竟,她的聪慧,让她太懂得“无可奈何”的含义,受尽了这人世的排挤与不容,再坚定的心意,又怎能与顽固的世俗相抗衡,他们,终究也敌不过“命”字。一首《枉凝眉》之曲,缠绵悱恻,听而动心,“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贾宝玉的崩溃和心冷了却尘缘的行为,使得薛宝钗落个独守空房无处诉衷肠的结局,造化弄人,是他们自认为最好的安排毁了三个人的幸福,最后的结尾处,只见一道一僧与宝玉飘然岸去,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天地鸿蒙,恩怨情愫,终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因这一封建思想导致了最后的悲剧,让人恨金玉良缘这一说法,恨这万恶的封建旧社会。宝玉本以为定能圆满的一双人,都各自凋零,更何况本就易散的荣华富贵呢?昔日富贵荣华,只不过过眼云烟;冥冥之中是否早已尘埃落定,难以转移。繁华落暮必自内而外逐渐生出枯意,再光鲜的外表,都掩不住它的颓然之意。大厦将倾,安能自保?大难临头,各自飞去!

作品展现了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把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黛玉率性自然,思想独特,感情细腻,宝玉痴情坚贞,敢想敢为,薛宝钗家庭的压力为她套上了世俗的枷锁,早早地便从原应有的欢乐里强揪出来,失了小孩心性,为人处世的圆润和无可挑剔的性格,通达人世情理,心思玲珑,才情巧妙,当不亚于黛玉,只是她的心思,过于世故,少了真实,少了反抗,多了顺遂,多了圆通,却落得独守空房,恨缘浅,误终身。荣国府“灵魂人物”凤姐,她聪慧、玲珑、直率、泼辣,立规矩、定章程、理百事,她才十七岁,要面对薄情的丈夫,严明的长辈,上下打点计较着每个决定的得与失,仔细衡量着每件事如何完美妥善地解决,计算着多少的进项和怎样才能撑得住这偌大的荣国府每日如流水的开销……一件件细数,怎能不让人心惊又心疼,要怎样聪慧、勇敢、担当,才能巧妙周旋,计算人心?可就算是这样的斤斤计较、精打细算,也撑不起这境遇颓唐的贾家,也撑不住自己的晚景能不那么凄凉,只叹惜,她聪明一世,算计了太多太多,最终却累了自己,苦了性命。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女子只懂一味的听从父母的安排,想办法让自己更完美,更招人喜欢。

而《红楼梦》除了宝黛的恋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鉴赏、品味和学习。例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当初接待刘姥姥的是王熙凤,同时也映射了最后有求于她的也是王熙凤,在王熙凤奄奄一息走投无路时,把自己的女儿巧姐交由刘姥姥抚养。还有贾雨村乱判案,其实这一情节把当时的人惧怕位高权重表现的淋漓尽致,贾雨村惧怕薛蟠背后的强大势力,使得他竟把有恩于他的恩人女儿英莲冤判于薛蟠。另外还有元春的逝世,大观园的落败,等等……处处讥讽着贪婪,腐朽的人性,为了钱权不择手段的严重性。

笔者不同其余小说家将人物结局留待最后书终之时才徐徐道出,而是在第五回几段判词,几支曲调,便将其中不少人物细细斟酌,一生起浮跌宕,凝在寥寥句中,字字细品,令人拍案叫绝。

《红楼梦》运用艺术手法描绘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仅谐音便独得青睐,笔意仅人物言谈辞藻则胜于精美奇巧,文章见前后所述自成一体,连贯自然更胜他作,气势自字里行间起,至深思熟虑而未尽,于小处见大处。其恢弘大气,藏在字里行间。世事无常,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看淡,看透,看远。

【三等奖】

上一条:大观园是皇亲国戚奢华的缩影—《红楼梦》读后感 下一条:白鹿原人的生存哲学——小说《白鹿原》读后感

关闭

设为开云手机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地址: 开云(中国) | 邮编:417000 | 电话/传真:0738-8325392   版权所有© 2012 开云(中国)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