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高玉泉等就文化产业一条街项目建设在上海调研
外滩、南京路、豫园……这些久负盛名的上海地标都拥有百年历史,相比之下,田子坊可谓是年轻后生——开发才不足二十年。然而就是这个后来者,如今早已成为了上海的又一处文化地标,其“原汁原味”的展现上海弄堂文化,让中外来客流连忘返。
走在坊间,发现一楼有艺术家的工作室、代表上海特色的店铺,二楼还会有住在这里的居民,田子坊是弄堂工厂、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融合。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1998年前,这里是一条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集市,而现在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意义的旧城改造模式之一,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立刻就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小资情调,发现一条条带着艺术气息的窄窄的石库门里弄。
1998年,陈逸飞工作室第一个入驻田子坊,随后,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99年,画家黄永玉为泰康路210弄题名“田子坊”。据史记记载“田子方”是中国古时最老的画家,取其谐音,喻意艺术人士集聚地。
曾经的街道小厂,巷子废弃的仓库,石库门里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苏荷”的色彩、多了艺术气息熏染。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再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闪烁着光和热。
其实田子坊发展初期也曾遭遇拆迁危机,但随着自发的创意园区日渐形成,经济价值凸显,石库门自身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完善,也让管理部门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可能,因此积极参与田子坊的发展。
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房资源招商。
目前,田子坊已入驻70余家单位,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人士参与。“田子坊”被称为上海的苏荷,视觉创意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从世纪初老厂房改造发端,到现在连街的工作室、画廊、创意小店,田子坊的每一个门面、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原生态的老上海风情,又洋溢着憧憬未来的勃勃生机。
2015年11月18日中心主任高玉泉与教授等就文化产业一条街项目建设在上海调研。